“一下雨,雨水混著淤泥倒灌,印刷機就沒法用。”銀川市興慶區玉皇閣北街街道八一社區高臺三隊小區廣告店店主老張的煩心事,暴露了這個2003年建成的安置小區長期存在的一大問題。
由于缺乏物業管理,小區公共晾臺上堆滿了廢棄家具和腐爛綠植,12處排水口被板結的花土堵得嚴嚴實實。高臺三隊小區黨支部得知情況后,立刻行動起來。
處理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小區部分居民一開始并不配合,面對這種情況,62歲的老黨員馬學禮耐心上門與不配合的居民溝通,“這地收拾干凈后,夏天您在這兒下棋多舒服。”憑借多年積累的溝通經驗,馬學禮成功說服居民讓出空間。
隨后,黨員和群眾一起行動。大家用安全繩吊運大件垃圾,手工分揀可回收物,逐個疏通雨水管道。經過4個小時的緊張作業,清運了300多公斤混合垃圾,12處排水口全部恢復暢通。看到晾臺舊貌換新顏,圍觀的商戶紛紛送來礦泉水,稱贊道:“黨組織帶咱們打了一場勝仗!”
至此,這個約200平方米的公共晾臺完成了華麗“變身”,從商戶頭頂令人頭疼的“漏水頑疾”,變成了溫馨的鄰里“共享客廳”。
“黨組織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老小區也能重煥生機。”3月27日,高臺三隊小區黨支部書記裴文超說。(記者 張濤)